close

還記得幾年前的某一天,赫然發現,許多人待在家中的時候,總是花很長的一段時間,盯著那發光的電腦螢幕看,並且不時的對著螢幕發笑(又或者流淚),不看螢幕還以為他傻了,久而久之才理解到,那台電腦才是他真正的家,在外面奔波勞累了一天,只有當走進那擺放電腦的那間屋子的大門,並且使盡最後的力氣終於來到電腦面前,他才能真正的鬆懈,拋去那沉重的面具,在那熟悉的小園地裡做回原始的自己。

如今走在路上,不時發現身旁的人們總拿著一片東西,用手指在上面游移,久而久之我又發覺到,這先進的科技讓我們不用在像從前那麼辛苦,隨時隨地,從口袋拿出那東西,我們馬上就可以做自己,而當身邊的人都在做自己的時候,我又才發現到這個地方,好像只剩下我自己,好像他們都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到另一個世界去,聽起來很科幻很不容易,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到了,並且可怕的是我們也許永遠也離不開了。

而到底在哪個世界裡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我不知道,你知道嗎?

Black Mirror "15 Million Merits" 黑鏡 第二部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 

  《黑鏡》(Black Mirror)是一部由查理·布洛克主創的三集劇情劇。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卡司陣容,不同的設定,甚至是不同的現實,但故事完全是圍繞著我們現今的生活方式展開的。《黑鏡》是一部《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和《驚奇軼事》(Tales of the Unexpected)的混合體,釋放出如今人們對於現代社會的種種不安。

黑鏡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

  在這個時空裡,衣著統一的人們都單獨居住在一個個被黑玻璃包圍的虛擬屋子裡,通過強大的虛擬網絡進行交流,人們有自己的虛擬形象,只需要動動幾個手指頭就可以給自己的虛擬形象換裝。刷牙漱口,買食物,玩遊戲等活動都需要使用點數,而點數要靠每天在固定的自行車架上騎車賺取。 人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機械無聊的工作,只是為了賺取點數換更好衣服和更多的節目。這與我們的生活多麼相似,許多人忙忙碌碌卻毫無理想。片中的人們最大的理想似乎就是通過選秀節目一舉成名,這又與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的選秀熱何其相似?
  片中最大的悲劇就是男主角了。男主角就是這樣行屍走肉地活著,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聽到女主角唱歌,被她的真實所打動。他決定拿出自己的全部一千五百萬點數幫女主角買一張選秀入場券讓女主角實現唱歌的夢想。但女主角被賽前的飲料亂了心智,在海量的虛擬觀眾面前她迷茫了,在評委的威逼利誘下背離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色情女星。
  男主角由於花光了自己的點數,所以無法跳過強制播放的節目,他在她的“作品”中悲痛欲絕。即使將玻璃墻撞壞了,也換不回那真實的曾經。他想用碎玻璃刺傷自己,卻在隱約中聽到了女主角的歌聲。於是他重新努力地省吃儉用賺取點數,終於給自己也買了一張入場券,想在表演後以死相逼,瘋狂地宣泄著自己的憤怒,痛斥體制,試圖喚醒這些“在鐵屋子中沉睡的人們”。
  但是,評委們似乎被他的表演“折服”了,並提出給他開辦一個評論節目。在巨大了利益面前,他妥協了。看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罵了髒話。我為一位革命勇士被體制招安而悲哀,也為消費主義的強大而恐懼。本來在男主角慷慨陳詞之後,所有的虛擬觀眾都若有所思。但評委,這個消費主義的代言人,用幾句簡單的話語就使得革命似的傾盡全力的奮鬥變成了滑稽逼真的表演商品。那些虛擬的觀眾再度陷入了無知或不願自知的狂歡,為一個新節目的誕生而欣喜若狂。
  結尾,他有了自己的節目,再也不用踩自行車了。那片本應用來挑戰體制的碎玻璃,被他像供奉神祇一樣收進盒子裡。他走到房間的邊緣,看到了更大的虛擬屏幕上投射出的森林。以前吃的天然蘋果被果汁取代了,而女主角送給他的象徵著人類創造力的企鵝折紙也被批量生產的企鵝雕像取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